今天是「六四天安門事件」22週年紀念日,馬英九總統照例發表感言。他呼籲「大陸方面應寬容對待異議人士,要施仁政、行王道。」馬總統並強調,「人權是測試兩岸距離的最好指標。」這段話與他日前接受德國「明鏡週刊」的專訪相呼應。馬總統表示,「兩岸之間距離的遠近,『人權』是個重要的指標。」但是,他也不忘鼓勵中共當局,「大陸遲早會走向一個比現在更自由、民主的道路。」

 台灣民主發展的成就,舉世矚目,亦成了大陸人民嚮往的遠程目標。雖然,中共推動全面性政治改革,是一條漫漫長路,但卻是非走不可的一條路,否則經濟開放的果實將會被侵蝕殆盡。畢竟,政治與經濟是國家社會的兩大支柱,就好像是人的兩條腿一般,缺一不可,任一國家都不可能自外而行。

 大多數國內外政治學者都觀察到,中共採取的「改革與開放」政策其實是跟隨故總統蔣經國先生的腳步,連許多初期的經濟政策都參考台灣的經濟發展模式,也才得以讓中國大陸能在短短30多年的時間,快速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。這是何等驚人的成就,而其發展模式亦成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典範。

 不過,中共領導人也注意到一個發展瓶頸,那就是政治體制已成了阻礙中國大陸整體發展的障礙之一,這也是為何溫家寶總理去年一再強調政治改革是非走不可的路。可見得中共領導人也意識到政治改革的迫切性。

 長期以來,面對大陸阻撓,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空間確實有限。然而,在馬總統正確的兩岸及外交政策引導下,兩岸不再繼續無謂的邦交國之爭,而中華民國的民主發展亦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。截至目前為止,中華民國護照使用者得以自由地進出114個國家,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,值得國人珍惜。縱使中華民國因國際現實而不受大多數國家的正式承認,但台灣各項成就得來不易,國人千萬不要妄自菲薄。

 台灣深化民主政治的改革,其實就是了解到,軟實力才是台灣面對大陸的最佳防禦武器。我們希望對岸人民也能像台灣人民一樣,能自由地選擇國家領導人、享受人權保障及民主法治。這本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人權基本原則,相信大陸領導人也已有所體會。

 我們期待中共當局了解,馬總統所提的「尊重人權」、「民主法治」等原則,絕非是要與中國大陸對抗,而是善意提醒,因為唯有大陸的人權狀況有大幅度的改善,兩岸關係的互動才有進一步突破的可能。

 已逝的俄羅斯大文豪索忍尼辛1980年代訪問台灣的時候就強調,「中國人真的很幸運,保留了台灣這塊民主淨地。」除了極少數堅持台獨立場的頑強份子外,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都不會想與大陸為敵,反而希望大陸能跟隨台灣的民主化腳步,讓兩岸的中國人同享民主自由制度,畢竟,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做得到,中國大陸就沒有藉口拖延政治改革的時程。

 水能載舟、亦能覆舟。人民是國家永續生存的根本,唯有傾聽人民的聲音、回應人民的需要,政權才得以鞏固而延續,這也是現代國家發展壯大的根基。

【中央網路報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雷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